0%

1343.法律丨《好的婚姻,要守护财产和爱》:人人都需要的婚姻安全必修课,提升婚姻安全感

人人都需要的婚姻安全必修课,用法律提升婚姻安全感

精华笔记

本书作者吴杰臻是一个专业的离婚律师,尤其擅长处理重大复杂的离婚诉讼,处理过不少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婚姻案件,也为企业家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等客户提供私人顾问服务。作为婚姻法律领域的专家,吴律师的评论常见于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广州日报等媒体,还获得过2018年新浪十大影响力法律博主称号。

在本书中,作者通过夯实的法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婚姻法的精华,并且告诉我们在实践中如何构建婚姻安全,给婚姻上一道保险。

第一,如何在婚姻中保护自己的财产?

婚姻法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的隔离,婚后创造的财富才属于共同财产。

区分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有三大基本原则:

(1)一方婚前的财产归个人所有;

(2)婚后取得的财产归共同所有;

(3)婚前财产在婚后的收益原则上归共同所有。

婚姻中最常见的两个财产问题:彩礼和房子。

(1)彩礼

认定彩礼的时候,法院通常会考虑四个核心要素:地方风俗、是否以结婚为目的、财产的价值大小以及赠与时间。

彩礼属于个人财产,但如果是结婚登记以后收取的彩礼,通常会被认定为共同财产。三种情况下,彩礼可以要求返还:

1、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;

2、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,但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活时间较短;

3、彩礼是婚前给付的,并且导致了给付人生活困难。

(2)房子

1、不管男女,婚前给自己买房最划算。针对父母出资购房的情况,我国法律规定,当事人结婚前,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,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,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。

2、婚后买房注意事项:

买房的时候一定要协商清楚写谁的名字。如果写双方名字,也要在房产证上把房产份额的比例写清楚。

如果是夫妻婚后共同出资购买,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但如果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,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,该不动产应认定为个人财产。但如果房产写了对方名字或者双方名字,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

如果是双方父母都出资了,就算只写子女一方的名字,房产是按照出资比例按份共有。如果写了双方子女的名字,那就属于夫妻共同共有的房产,各占50%。

不论是婚前还是婚后买房装修,任何一方都不应让对方出资装修,而是应该把钱转化为购房出资款。

第二, 面对伴侣出轨,应该如何保护自己??

吴律师把出轨分为四种类型:

(1)感情出轨

(2)同居

(3)重婚

(4)通奸

重婚和同居属于法定过错,是法定的离婚理由,法院应该准予离婚。但情感出轨和通奸不属于法定离婚理由。

净身出户没有任何法律支持。关于出轨是否会导致出轨方少分财产,答案也是不明确的。我国现行法律只是说法院在离婚判决时,可以依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自由裁量。

遇到配偶出轨,我们应该怎么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呢?

1、要尽快地平复情绪,考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;

2、不要让对方知道,你已经发现了他的婚外情,以免引起对方的警惕,增加取证难度;

3、搜集证据,并且尽快摸清家庭财产状况;

4、合理地处置自己名下的财产。

第三,想离婚,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?

离婚主要有两种方式,起诉离婚和协议离婚。

如果是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,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。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,应当进行调解,如果感情确已破裂,调解无效的,应当准予离婚。如果第一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,双方又分居满一年,一方再次提出离婚诉讼,应当准予离婚。

如果决心离婚,就需要先发制人,尤其是作为弱势的一方,如果能先提起离婚诉讼,往往能封住对方的财产。

如果是协议离婚,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:

(1)离婚谈判中,怎么谈对自己更有利?

利用案内和案外两个因素。

案内因素主要是双方对于诉讼结果的预测。证据越充分,赢面就越大。所以,当事人双方的诉前准备和取证能力就至关重要。必要时,找到靠谱的律师,会对诉讼结果更有利。

案外因素主要指针对对方的身份地位、性格采取有针对性的谈判策略。

(2)哪些情况离婚时可以多分财产?

法定少分或者不分财产的五种情形:隐藏财产、转移财产,变卖财产、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。

除了法定多分,还有三种照顾性多分的情况,分别是,一方有过错,无过错方可酌情多分财产、获得子女抚养权的一方可以多分、女方可以多分。

(3)离婚协议里有哪些坑?

1、警惕离婚协议中的这类约定,比如“双方没有夫妻共同财产或财产已经分割完毕”、“各自名下其他财产归各自所有”。建议在协议中列清各项财产,明确双方除本协议列明的财产外,无其他财产并约定隐瞒财产的法律责任。

2、警惕对方不履行合同约定。为了应对这些情况,建议在协议中明确约定,如果拒绝履行合同,要支付一笔较大的违约金,加大对方的违约成本。